徐州三中1994届校友 秦天宝
人生之旅如列车般飞驰而过,而时间是塑造生命价值的原材料,在这有限的时光里我们都期望能够达到自我梦想的巅峰,不枉此生。我们在求学的路途中幸会“徐州三中”,在无尽的知识海洋里与梦想星辰交汇,在无法复刻的三年青春里挥洒着奋斗的汗水,在告别后跃入人海各自奔赴不同的灿烂,但我们拥有“三中人”共同的记忆注脚,这是人生里值得怀想的美。
我们正走过的路有无数前人留下的脚印,未来也将会有无数的后继者踏上这条道路,“徐州三中”是各位同学的母校,亦是我们的母校,前前后后的“三中人”互相帮扶着前进。“成长好课堂”带来了我们与大家畅谈的契机,也希望能成为大家人生规划的“始发站”或“加油站”。每周的讲座活动都会给大家带来不同领域的声音和思考,主讲人面对面地与大家分享知识阅历与人生经验,这本教材是对历次讲座校友风采的集中凝练和总结升华,饱含着学校和师长对“三中人”的期望,它关乎知识、关乎理想、关乎成长、关乎责任,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文化、科技、军事、艺术、体育等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发展状况,旨在全方位提升同学们的核心素养,为科学规划人生助力。汇编该校本教材的另一个目的也是希望我们“三中”校友可以彼此勉励,在纷扰的人生中时刻不忘锚定方向,脚踏实地前行。
本书是“成长好课堂”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学习和人生的启迪读本,内容丰富,具体涉及人生理想、学习方法、发展路径等,蕴含着师长对后辈的些许建议与期望。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既勤学书本知识,又多学课外知识,这告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静待花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要确立一个远大的理想目标,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天下以惰废者十之九”,不勤于始将毁于终,高中阶段更需“惜取少年时”,才能厚积薄发;《礼记》曾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方向,多想想,多问问,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亲自验证真理的真伪是一件具有获得感的事情,不能盲从教条、人云亦云;“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通往成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也不是拥挤的,需要我们将苦难作为宝藏,锲而不舍地为理想奋斗,终究有雨霁天青的一天。
当下开放的时代,有万千种方向、无数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青春奋斗的征程中逐渐明晰属于自己的方向,心中永远有一轮不落的太阳,积蓄力量抓住契机,因为选择不可能有绝对是非,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努力使自己曾经做出的选择不断正确化。出于对法律的执著与热忱,我选择作为一名法律知识的学习者、传播者与生产者,为推动环境法学理论研究与法治实践的稳步前进贡献绵薄之力,尽管路途漫漫、翻山越岭,但吾上下求索、乐在其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不必去羡慕他人。当然在高中阶段做好人生规划并不简单,这或许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学校希望类似于“成长好课堂”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丰富同学们的精神世界,激发同学们对自己成长选择的思考,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当自己对定位与选择不明确时,要敢于试错,因为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也更有意义,但我们也需要去平衡沉没成本与预期效益,而不能盲目地去开始。
最后,还有几句话想要送给“三中人”:“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要潜下心去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未来自然会有美好的回音。而你面前那人生之海的沙滩,像一张金色的稿笺,愿你在这无边的素笺上,用理想的霞光谱写青春的诗篇。
2021年岁末于武昌珞珈山
(1994届校友、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