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益多师是吾师
——徐州三中数学教师周亚莉的成长之路
转载自2017年3月14日《彭城晚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三中优秀青年教师周亚莉的成长之路,几乎就是对韩昌黎先生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1999年大学毕业来到三中工作,学校为年轻的周亚莉安排了一位资深的指导教师苏敏。苏敏老师这个名字,对于七十年代后到二千年代初在徐州三中上过初中的很多校友都不陌生,苏老师是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学水平一流,师德修养高尚。从进入徐州三中的第一天起,周亚莉就几乎成为苏老师的影子。当时苏敏老师曾不止一次的感慨说“亚莉这孩子,真是太用心了”。太用心的直接结果就是周老师工作第一年就成为深受学生和家长都欢迎的教师。周亚莉老师工作的当年,正好赶上初中实施划片招生的第一年。“生源是出奇的差”,多年后凡是赶上那个时期的老师几乎都有此感慨。怎么办?当年轻的周亚丽问计苏敏老师的时候,苏老师微微一笑,说“用心就行”。接下来的初中三年,周亚莉用实践证明了“用心”二字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在目前徐州市“基础教育学南通”的大背景下,周老师又一次谈到了“用心”,她说,“在和南通教育界同行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南通老师身上都有一种特质,就是“用心”。因为用心,南通老师对学生极端负责、做事精细到极致,做到令学生感动、令家长感动,令社会感动。而这样的特质,在周老师的身上同样有非常明显的呈现。

周亚莉第一次带高中数学课时,学校给她配备了籍红老师为指导老师。相比初中来说,高中教师对业务的要求更高。她不仅跟指导老师学,还跟其余老师学,不仅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还向一起进校的同事学习。宋代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周老师的“好学用心”还体现在她善于积累资料。她有很多分门别类的卡片,上面积累了在教学实践中收集的各类易错题目,只要有空,她就利用资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周老师还注意整理优秀教学案例。除了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外,她还有意识的摘录不少名师教案和教学设计,认真揣摩,为我作用。周老师的 “用心”更体现在她工作多年来,始终坚持不辍的写工作反思、教学反思,而且从来都把这项工作当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去做。锱铢积累,居然有好几大笔记本。这些都成为她写作论文和总结经验的不竭源泉。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消失;一个人,只有依托集体,才能实现价值。周亚莉老师的成长之路,是徐州三中数学教研组所有老师帮助关心的结果,更是学校实施“共享成长”教育理念的必然结果。“转益多师是汝师”,以“共享”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让教师在“共享”中成长,把“成长”的经验与人分享,从而促进更高一级的成长,这就是徐州三中周亚莉等年轻教师快速脱颖而出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