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名校友 > 三中校友袁成兰——只知人生有路不知人生有墙

三中校友袁成兰——只知人生有路不知人生有墙

2019年06月03日 15:22:30 来源:彭城周末,2016-01-01 访问量:122135 作者:文|张瑾
  笔名澄蓝,1938年生于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书画协会理事,江苏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徐州市杂文学会会长,《徐州杂文》、《乡土汉风》杂志主编,出版专著20多本,600多万字。  
  ◎作品摘录

  写杂文是背十字架的苦差事,常常因杂文的棱角,为“大人”所不容;写得温温吞吞,又于人心世道无补。

  因此,有的杂文作者在“尖锐”与“温吞”的夹缝中钻行,有的在泥泞中艰难地跋涉,有的在荆棘中挨刺,有的甚至因文而殉身。

  只有以天下为己任殉道的杂文作者,才有勇于为真理、为人民而献身的精神。

  只有酷爱人民、蔑视强权,热爱真理、忿恨邪恶,满腔豪情、以真正起,敢于排除一切私欲、邪念、偏见,直言不讳地喊出大众的心声,道出人民欲语而无告的话的杂文作者,才能将隐藏的真相,严峻的真理揭于光天化日之下,才能尽情地歌颂人民真心热爱的事物,鞭挞群众内心厌恶的东西。

  ——《胆、识、才、情——谈杂文作者的修养》
  

  ◎作家语录

  ·见了大人不小,见了小人不大;大人若比我大,我比大人还大;小人若比我小,我比小人还小。

  ·无“官念”,不畏邪,不怕整,能忍恶人害我,难容好人受害。  

  ◎阅读书单

  《夹边沟记事》、《北京杂文》、《杂文月刊》、《炎黄春秋》、《放言集》、《鱼雁集》、《康凯杂文》、《在历史的天平上》等。

  上月23日是徐州杂文学会每年一度的年会,这天一大早,袁成兰会长就来到会场,安排座席,调度运书,分分钟不闲着。主持了一天会议后,送走最后一拨会员及特邀嘉宾,她依然兴致不减,毫无疲惫之色,马不停蹄地回办公室整理因年会而耽搁的稿子。她的女儿嗔怪她患了“精力过剩症”,有使不完的劲。

  年近八旬、只有八十来斤,大家都说她太瘦了,她说自己是“磨难榨干了汁水,留下条条钢筋”。

  以身相许给杂文的袁成兰,注定要比别人经受更多的磨难。这一点,她自己比谁都清楚:

  “杂文,人称刺猬头,雅号刺玫瑰,它是勇士在行进的荆棘中吹响的冲锋号角,它是从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中传来的厮杀和呐喊。”

  她有众多的名头,彭城侠女、才女奇女、巾帼英雄、徐州济公……这其中,或许用“杂文战士”形容她更贴切(全国杂文联谊会会长李庚辰为她杂文集写的序中所言)。与世俗厮杀,替不平呐喊,她像逐日的夸父勇往直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徐州水土养育出她的侠气

  都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女性自古就是弱者的代名词,体瘦清癯的袁成兰,却常令一干须眉汗颜,令比她年龄小很多的疏懒无为的后辈自惭形愧。

  她的精神,在于她强大的生命力。

  自小吃着野菜长大的她,在周岁时出疹子高烧昏迷。家人以为她死了,让人扔到“乱岗子”准备剁成七截。因为她是家里第七个女孩,当地风俗认为女婴死后被剁成七截就会再生男孩。邻居挖好坑,就在举刀的时候,她的腿微微蹬了一下。万幸的她被抱了回来,乡人皆叹“这丫头命大!”

  生命的力量,往往就在那关键的奋力一蹬吧。宿命般地,这种力量,贯穿了她的一生。

  她的精神,在于她的不甘平庸和不愿屈从。

  她本是一介文人,1963年毕业于南艺的国家一级编剧。由于自小聪颖好学,积淀下深厚的学养,除了杂文,她的戏剧、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书法、国画、漫画,样样拿得出手。

  十八般武艺中,她说自己的爱好是书画,职业是编剧,由于政治运动爱上了杂文。豪爽无畏、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袁成兰,将新书房起名“不折斋”,取“还一方青天”意的“澄蓝”为笔名,以手中笔作刀枪,在杂文界以男人为主的世界里,杀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她的杂文率性随意,不拘一格,“只知人生有路,不知人生还有墙”的金句和“‘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的相声包袱,常让读者捧腹后有深思。杂文报原总编赵培玺形容她的杂文是“阳光帅气十足、勇猛彪悍卓群的真男人、骁将、伟丈夫。”

  徐州是帝王将相之乡,猛士如风,豪杰如云,民风刚烈,任侠仗义。有人分析,袁成兰的侠气,与徐州地区的人文传承有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用杂文传播徐州文化

  当过教师,受过文革迫害,到过农村、工厂、矿山、部队体验生活的袁成兰,不因种种磨难而消沉,用她的话来说,“这就叫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只有甜是没有味道的。”

  她的著作单上列着长长的几十部书名,还有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她创作的电视片。别人只看到她的累累硕果,却看不到她的辛勤付出,不知道她做事经常是“种瓜得豆、种豆又收了芝麻”。然而她并不沮丧,她善于给自己和大家找乐,她说,豆子比西瓜值钱,芝麻油当然比豆油香了。

  拉美作家保罗说,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

  因杂文而名声鹊起的袁成兰,利用杂文这个阵地,成了宣传徐州文化的使者。2009年和2012年,在徐州召开的江苏省和全国杂文年会期间,她不厌其烦地带着各地来宾参观走访徐州的文化古迹、厂矿企业,介绍人文典故,让更多的人了解煤坑成湿地的蝶变,了解徐州的历史和现在。

  通过她的演说,与会的杂文家知道了“徐州兼具南秀北雄,徐州人豪爽、耿直,刚强”、“徐州比起全国,老百姓有安全感,很少发生命案”,知道了“徐州是书画之乡、武术之乡、彭祖养生术的发源地,交通便利,物产丰饶,美食小吃非常丰富”,知道了烙馍、馓子、辣汤的来历,然后通过与会杂文家的美文,将之传播到全国各地。

  说起近期的工作计划,她说,想再冲刺一下,把文革前与近十年来发表的作品整理出一套文集,再编一期“大美徐州”的专集,反映家乡十年的巨变。
  

  惜时如金的性情中人

  侠胆义肠的袁成兰,刚健中有阴柔,是个血肉丰满的有趣之人。

  中学时代她就是校园里的明星。爱说,好动,跳舞、唱歌、打腰鼓,身为团干部的她社会活动多,但并没有耽误学习,她的学霸六字经“预习、听讲、复习”在同学中间流传很广。

  文艺女青年还是个情种。在联欢晚会上,她的一首二胡曲《病中吟》赢得了一位年轻画家的心。那是她的初恋,后因政治运动最终没有结合。她曾写诗以寄相思之情:“无论你栖于人间或萎于黄泉/都不该不带去我这冰凉的记忆/你太坏了,我的好人/给我呼吸,又叫我窒息”。这首炽热的情诗《寻求》,被收入《中国现代爱情诗选》。

  晚年的她,凭借着琴棋书画文的造诣,将日子过得风声水起。退而不休的她,是新城区行政大楼里最老的“职工”,从《当代徐州》编审到《徐州杂文》和《乡土汉风》主编,从参加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到为同学联谊会编小报,忙得她说竟生疏了她的乐器,小提琴送人了,古筝借邻居了,二胡挂起来了。

  虽忙,但她自有规律。早晚读书、看微信,上午看稿,下午写字、画画,晚上写作两小时。一生爱好文艺的她,不打牌,不串门,不逛街,不闲扯,惜时如金。惜时到什么程度?平时买菜她最爱买豆腐,“一不刮皮,二不剔骨,生拌易可食用”。杭州杂文家李烈钧到她家采访,她面条打鸡蛋招待人家,因为“挂面免洗,鸡蛋省时,我们才能多聊”。她不喜欢吃石榴,因为“吃石榴麻烦,既剥皮又吐籽,影响看书写字”。

  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给她最大的温暖。她常说的“品种齐全品质优”的一双博士儿女是她的骄傲,每年都会抱回家红红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证书。

  《芈月传》告诉我们,女人的终极战是教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在做母亲这一项,她也是赢家。

  她是个积极进取、永不服老的人。别人问她高寿,她会说“妙龄十八”或“80后”。

  她有一首诗《我,就是我》:“美,拒绝任何打扮。丑,总是喜欢遮掩。梅,不须绿叶陪衬。我,只爱本来容颜。”

  她就是她,人如其文,文如其人,兀自向着阳光,灿烂地活着,不畏年迈,不惧人言。
编辑:申玉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徐州市第三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邮箱:344926228@qq.com | 邮编:221005|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