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徐向中致校报创刊20周年贺信

徐向中致校报创刊20周年贺信

2017年06月03日 15:38:07 访问量:13621

校报一千版  春风二十年

——祝贺《徐州三中》报出刊200

徐向中

1996年秋,校党委决定创办一份校报,定名为《徐州三中》。我从1992年开始,业余曾参与《徐州诗词》报的编辑工作,后来,又参与校团委创办的《银帆》报的编辑工作,因此,学校知道我有一点办报的经验,党委书记、校长刘怀德便指派我来具体负责筹办。

我从学校写了介绍信,到徐州市新闻出版局递申请、领表,按照要求填写,回校盖章,而后得到了新闻出版局批的准印号。

有了准印号,学校便分别邀请上级领导和部分校友题词祝贺。江苏省副省长张连珍的题词是:“人才是无价之宝,祝愿徐州三中培养更多人才。”市委书记王希龙的题词是:“祝愿徐州三中培养更多人才,为徐州增添光彩。”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仰珍的题词是:“建设校园文化,培养世纪英才。”副市长丁养华的题词是:“热烈祝贺徐州三中校报创刊。”市政协副主席肖树平的题词是:“展示教学成果,畅抒师生心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周汝澍的题词是:“办好《徐州三中》,传播精神文明。”市教育局局长赵立伯的题词是:“校园文学,育才养德。”校友、中央候补委员、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杨晓堂的题词是:“祝母校徐州三中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四化人才;祝各位老师事业蓬勃,身体健康。”校友、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程大利的题词是:“春华秋实,不负人勤。”校友、空军高炮学院院长王克曼的题词是:“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威名扬四海,恩师育英才。”校友、天津外贸总公司总经理秦景东的题词是:“三中学子,国家栋梁。”

1997年元旦,《徐州三中》报创刊号,迎着新年的曙光,带着全校师生的期盼,出版了。刘怀德校长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了创刊词。在创刊词的最后,他写道:“《徐州三中》报将成为我们进军途中的亲密伙伴、良师益友,她将为我们艰苦卓绝的征战拼杀摇旗呐喊、献计献策,为办好学校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徐州三中》报问世了,她宛如百花园中一株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衷心祝愿她在大家心血的浇灌下茁壮成长,越办越好。”

在那个时期,媒体是很少的,能办一份报纸,是特别引人注目的。正如诸位上级领导和刘怀德校长所说的那样,《徐州三中》报在这二十年里,发挥了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一是及时报道学校的喜事、大事,既鼓舞了全校师生的士气,又很快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因为校报印出后,不但全校师生人手一份,而且广为外寄,如市领导、人大、政协、教育局领导以及各科室,市内各中小学,还有部分名校友。尤其是那些年的高考,我校考得特别突出,年年在教育局召开的高考分析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因此,我就将学校的高考录取名单,每年都单独印一期,整整四版,并且印量多,发行广,在家长和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二是师生有了发表文学作品和论文的园地,许多学生的习作一经发表,兴趣陡涨,进步飞快,有的很快成为小作家、班级和学校的名人,并且还能促进他们其他学科的进步。一些老师的论文,经过校报的不断修改、润色,得以在高一级的刊物发表,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也为他们晋升职称起到了加分的作用,还使他们在学生中提高了威信。三是为学校及时保存了各方面的资料,为编纂校志、校史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和极大的方便。

1997年,《徐州三中》报每期是6版,56版为教研版,到20009月,就将教研版独立出来,创办了《徐州三中教研》报,这样,教师发表论文的版面就更宽裕了。

重视宣传报道,重视发挥媒体的引领鼓舞作用,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我校党委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校报一千版,春风二十年,她使我校的辛勤园丁和万千桃李,在春风的滋润下,春风满怀,春意盎然。

《徐州三中》报,每年十期,到今年,整整二十个春秋。二十年来,我校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许多老师退休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毕业了,但他们都不会忘记学校的这一份小报,因为,校报是学校的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愿《徐州三中》报,发扬好传统、好作风,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为我校的教育教学、为莘莘学子的成才之路,继续高歌猛进,精彩无限。小诗以贺:

《徐州三中》,岁岁春风。

滋润学子,温暖园丁。

百花吐艳,群鸟争鸣。

耕耘不止,硕果丰盈。 

编辑:申玉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联系邮箱:3581342955@qq.com | 邮编:221005|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