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中国教育报 |“一生一案”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中国教育报 |“一生一案”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2022年05月31日 08:22:15 来源:中国教育报 访问量:10766
本站全文转载《中国教育报》2022年5月30日“教育视窗”专版文章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
“一生一案”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冉阳阳 秦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如果说教育事业是一艘前行的大船,那么“培养什么人”搭建起了大船的骨架,“怎样培养人”是航船的操作指南,“为谁培养人”则扬起了前行的风帆。进入“十四五”发展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迎来新契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发布,以及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目标的提出,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关键能力、推进教育改革进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植于钟灵毓秀之地的徐州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徐州三中”)与新中国同龄,学校秉承“共享成长”的校训,坚持“每一名学生都有无穷的潜能,每一名学生都会成为优秀的个体”的理念,形成了“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力量成长”的教育观、“学生是自我成长的探索者”的学生观、“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的教师观、“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的课程观。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学校以创建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省高品质示范高中为目标,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打造符合学生发展方向的“一生一案”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条“让学生在徐州三中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学校也因此赢得了诸多美誉。
生涯前瞻
量身打造成长规划“一生一案”
    中学阶段是学生由未成年过渡到成年、思想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通过学习、活动尝试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活动,职业倾向性趋于某个特定领域的阶段。徐州三中通过把生涯发展理念和内容融入现有的学习体系,将生涯发展与课程教学及学习活动相结合,以改善学校教育效果。
    生涯教育聚焦学科中蕴含的专业知识与职业信息,挖掘学科内容中的生涯教育内容,在学科活动中体现生涯教育的理念,增强生涯规划意识,尤其是深挖学科应用层面的生涯教育内涵,从学科人物、学科职业、学科行业、学科专业、学科应用、学科前沿、重大热点等方面延伸高中学科教学在学生生涯规划方面的作用,不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且有利于学生规划未来。
    基于此,学校通过开设“适应发展·规划未来”等专题讲座和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通过“525心理测评系统”为每名学生提供“学科特长分析”“霍兰德职业倾向”“16pf性格测试”“MBTI”等专业测评服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性认识自我。学校还为每名学生编印了《学生成长规划书》,为学生成长量身打造“一生一案”教育模式。
    《学生成长规划书》由“自我再认知”“设计自己的未来”“职业、专业的选择与发展”“未来学业发展”“导师评价”“理想高校、专业”等几个板块组成,每学年修订一次,引导学生谋划未来,记录成长轨迹,准确定位短板学科和学科短板,使学生的学业选择与发展有目标、有计划、有反思、有指导,通过系统的记录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对选择学科和大学、择业等目标更清晰、方向更明确。学校还成立了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形成学生职业社团课程、学生成长好课堂、生涯规划通识课程、职业体验活动、生涯规划交流展示活动、生涯规划与心育融合体验活动等6门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年级衔接,呈阶梯式上升。
    学校通过主题班会、讲座等多种途径,采用想象、讨论、辨析、实践等方式开展理想教育,引导高中生初步探究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与理想的关系,让学生对理想的认识从感性发展到理性、从抽象发展到具体,指导高中生确立清晰的理想,从而产生一种对未来的强烈憧憬,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为实现有理想、有目标、有价值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学生通过《学生成长规划书》设计自己的未来,将理想与现在的发展紧密结合,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此外,学校还积极组建了以“生涯规划教育”为主题的学生社团,2018—2019学年组建了“建筑土木”“机械电气”“软件工程”等16个社团,2019—2020学年组建了“教师”“公检法”“新闻传媒”等11个社团,2020—2021学年组建了“心理学”“企业家”“行政管理”等14个社团。学生与来自不同职业和专业的专家、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听取专业人员讲座,每个生涯社团活动结束时完成一份生涯研究报告和小组生涯研究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优势,培养兴趣、挖掘潜力、规划发展,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自由自在地汲取营养、快乐成长。
    “一生一案”模式是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案,是教师服务于每名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行动,是学校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服务于每名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实践,是把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教育原则贯彻到底的教育探索。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及办学品位,学校自2019年起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包括计算机、建筑设计等12个方向的生涯探索社团,建立了学生成长导师制度,以生涯访谈、生涯体验、生涯演讲和小组合作展示为主要内容。每期生涯社团活动共设置6—8课时,分3个阶段由校内外成长导师共同负责实施。第一阶段,由校内成长导师开展“自我认知与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教育”等主题生涯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对职业探索的方法与过程有初步了解。第二阶段,由校外导师从“职业介绍”“职业选择”“工作场景”“入职条件”“专业发展”“入职建议”6个方面向学生介绍职业发展背景。学生根据校外导师的展示结合自身探索的诉求与校外导师展开互动交流,进一步进行生涯探索。第三阶段,各生涯社团分小组进行职业探索汇报,完成个人职业探索报告,在校外导师的带领下进行校外职业体验和生涯人物探访。通过生涯社团活动,学生初步建立未来发展的志向,为今后的选课和大学专业的选择奠定坚实基础。
“四自”为先
形成“六化三全”育人格局
    立德树人,就是要求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徐州三中坚持“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力量成长”的教育观,构建“自主认知(唤醒)—自主规划(立志)—自主激励(立德)—自主成长(立学)”的“四自”育人模式,做到思想教育系列化、养成教育经常化、生涯教育实效化、学生管理自主化、教育活动开放化、德育渠道网络化,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六化三全”育人局面。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教育的本真出发,融汇出“凝神聚力促三中优质发展、一心一意谋学生美好前程”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求是求新求美”的校风、“为仁为师为范”的教风和“立志立德立学”的学风,积淀成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同时,学校“三风”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三风”建设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把立德树人融入学校主题班会、节日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仪式活动等德育活动,融进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融进学科教学、文化知识传授的各个教学环节;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立德树人渗透到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贴合学校实际,学校依据《徐州市第三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部署十大教育发力点:一是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定期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全员培训,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二是每周召开班主任例会,每学期召开两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加强班主任业务理论学习和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三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有效实施课程育人;四是抓好常规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五是加强团队建设,发挥学生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根据德育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育活动;六是以德育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有效实施活动育人;七是加强和校外实践基地合作,有效实施实践育人;八是优化育人环境,有效实施文化育人;九是重视家校联系,发挥教育合力;十是改革学生评价办法,评选“学生之星”,引导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名学生,关注每名学生的成长,让更多的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成长中的自信,实现成长成才。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为主导、年级处为主体、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全体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管理体系,即“一小组、三队伍、五阵地”。“一小组”即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学校管理、教学和服务的各个方面。“三队伍”即锻炼管理育人队伍、教书育人队伍、服务育人队伍。“五阵地”:一是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主阵地;二是以班会、主题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育人阵地;三是以广播站、宣传橱窗为主的文化育人阵地;四是以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社会实践基地为核心的实践育人阵地;五是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外聘辅导员等参与学校德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阵地,进而形成“三全育人”的局面。
    立足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学校注重对不同年级实施的教育各有侧重。高一年级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德育处、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组织入校新生进行学习方法、校风校纪、高中生活适应等内容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高二年级重视生命教育,通过安全教育平台、宣传橱窗等媒介,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举行安全疏散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健康成长。高三年级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结合自我实际,初步确立人生目标,勇于创新,个性发展,立志成才。同时,学校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打造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在高一年级开设“适应发展·规划未来”、高二年级开设“规划属于自己的未来·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高三年级开设“我从专业看未来——志愿填报指导”等生涯规划通识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重视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体系建设,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与每名学生的家庭建立密切的联系,还建立了以学校为主体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能力品格提升工程,打造家校共育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例如,学校聘请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作为“校外成长导师”,给学生讲述各行各业的职业故事,让学生真正了解各行各业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真实的工作体验,使课堂、活动更真实、更生动、更具指导意义。又如,“学生成长好课堂”让学生既可以获取各领域、各行业专业知识、专业要求、专业发展状况,也可以从授课的专家、学者的成长经历中探索他们成功的经验,进而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和方向,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六步导学”
坚持“向高效课堂要质量”
    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适合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模式。为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江苏省发布的《关于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徐州三中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严格课程开发需求评估与审批,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更新、实施、评价机制。在借鉴徐州市“学讲行动”和学校“四自”育人模式的基础上,完善和丰富“一生一案”教育模式,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整合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探索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六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向高效课堂要质量”,营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互动,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的教授知识、学习知识和交流知识的课堂教学环境,实现了学生自主发展、多元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六步导学”课堂教学注重融通课上课下,贯通学生学习过程。学校各学科备课组基于课堂学情大数据分析,迅速查找每名学生的薄弱学科、学科短板等,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优化组合课后的学习作业分层布置、“一对一”补偿性学习辅导、错题矫正训练、专题限时训练、学科竞赛学习辅导、校本课程拓展学习、学习心理调适等方式,对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精准帮扶、系统帮扶,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强,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逐步变强,让每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迅速提升,实现全体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用尊重、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把握六个环节。一是“学案导学”,包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自主预习、课堂探究、当堂训练、巩固提升6个部分,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合作讨论”,通过同桌研究、小组讨论等互动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是“交流展示”,借助黑板、投影等,理清问题解决思路,培养学生观点概括、问题表述和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四是“质疑拓展”,把共性的问题、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拓展探究的问题,通过互教互议、教师指导、组际竞赛等方式,进一步加以解决,发展学生推理性、批判性思维。五是“检测评价”,通过当堂达标训练检测知识掌握情况,巩固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是“小结反思”,及时纠正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适当补充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有一定思维障碍的补偿训练题目,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反思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开齐体育、音乐、美术、通用技术和综合社会实践课程,创新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和心理教育课程,积极开发和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学校以“减负增效”为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成长发展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每月都有一项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校根据地方特点和学校实际开发与设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重点关注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发挥江苏省人文学科特色课程基地和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基础型、拓展型、研究性、实践性相结合的四类57门校本课程体系。校本教材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包括健康文化教育类、科技前沿类、技术技能类、创新实践类,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例如以“徐州地方民俗文化——从‘文化墙’说起”“汉代历史人物评说”“数学发展简史”为代表的学科类拓展型系列课程,以“篮球训练”“足球训练”等为代表的运动健康系列课程,以“生涯规划”为代表的生涯规划系列课程,以“物联网与生活”“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与维修”为代表的“前瞻性项目”研究性系列校本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代表的健康教育系列课程,以“木工制作”“剪纸技巧”为代表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等。
    此外,学校还创建了“奇偶”创客空间的开放式创新实验室,拥有物联网创客套装、开源智能硬件、智能小车、智能无人机、3D打印设备、智能编程套装等设备,集合了计算机、机械、电子、通信、智能控制、声、光、电等多个领域的智能设备,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开设3D建模制作、开源硬件智能开发、无人机拼装与实践、创客智能智造等不同门类的社团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快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模仿与创造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与素养。
    学校继续完善“江苏省人文学科特色课程基地”建设,充分挖掘徐州丰富的汉文化资源,开展人文特色教育,先后成立了汉服社、嘤鸣诗社、茶艺社、书画社等学生社团,开发了汉初人物研究、汉服等校本课程,举办了汉式开学礼、成人礼等活动。利用徐州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寻访伟人踪迹、追寻历史源头、采风家乡民俗等活动,对家乡著名历史人物结合课本进行拓展性研究,通过学生自由选题组材、小组集体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整合等方式,形成研究性学习报告。这种自主开放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养成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长。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的管理模式从“标配”时代进入“自选”时代,多选项的选课数据组合、丰富的走班课表编排、庞大的基础信息整理,选课走班教学给传统教学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带来极大挑战。学校运用新高考智能选排课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深度挖掘选课、分班、走班排课等功能,打通新高考走班教学模式的完整闭环。选排课系统充分体现智能化特点,全面支持选修课走班、分层走班、跨科目合班等多种排课模式,精准检测师、生、课、场地等排课冲突,可快捷地完成一键排课、生成“一人一课表”,还能够无缝对接“3+1+2”模式的多种排课组合,完成新高考走班教学转型的过渡,破解排课难、排课效率低、管理难、教学资源有限等难题。
    着眼未来,聚焦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徐州三中将充分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继续完善“一生一案”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引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突破长期存在的同质化、标准化培养模式,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增强多样态培养途径体系育人成效,充分发挥课程基地的优势和作用,与高校、特色基地等建立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特色人才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调配“让学生用自己力量成长”的育人“良方”,激励每名学生成长成才。
编辑:申玉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联系邮箱:344926228@qq.com | 邮编:221005|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