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84
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借口中国开展禁烟运动,发动了侵华战争。1842年,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西方不满足既得利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联军发动了战争。1860年攻占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为摆脱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日本发动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根本目的—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既得利益。1900年,列强发动了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2.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南京条约》:①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议关税,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②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马关条约》:①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领土和主权遭受严重破坏);赔款2亿两白银(远超出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资本输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关注时序),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①内容:巨额赔款;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列强在华设立常设驻军的开端);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控制清政府)。②影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
1.了解黄海海战
此役中方失利,邓世昌等壮烈牺牲,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之手。
2.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经过:丘逢甲、徐骧义军,刘永福清军所部。清政府不支持,最后失败。
意义: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
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诬为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国性的抗战开始。
2.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大规模屠杀和平居民和被俘中国士兵超过30万。(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731”部队:日本在东北成立的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用健康活人做实验。
3.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建立:八一三事变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习惯称八路军,下辖115师、120师和129师)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作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4.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
国民政府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四大会战:(1)淞沪会战:1937年8~11月,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2)太原会战;(3)徐州会战: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中国军队的最大胜利。(4)武汉会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1)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作战: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2)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进行百团大战。 意义:它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5.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①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注意: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改变),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